学习强国:一线人物志丨全国劳动模范高会民:高空“起舞”的大国工匠

发布日期: 2021-02-01 信息来源: 吕轩

        “这是我在一次高空作业实践中通过设计改进后的自锁带电作业滑动平梯,也是我的第一项革新成果。”12月23日,在自己的专属工作室里,高会民向记者详细地介绍着他的“宝贝”。从1994年退役安置到华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电力公司工作至今的26年时间里,高会民带领团队取得了大大小小科研成果50余项!

        在这间公司专门为他设置的100余平米的“高会民科技创新工作室”里,刚刚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和各项荣誉奖状醒目地摆放着,见证着一名海军舰艇退役士兵到大国工匠的不凡历程。

离不开部队培养

        1991年,一米八大个、高中毕业且很喜欢钻研物理的高会民顺利从昌黎县入伍,到青岛某舰艇部队当上了一名潜水兵。“说起来舰艇兵很风光,也让人羡慕,其实,生活在海上还是很苦的,特别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潜水兵,不仅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应急反应能力也要快,还要刻苦练就过硬的综合本领才能深潜到百余米的水下作业,并随时应对可能在水下出现的各种险情。”高会民说,“出海执行任务,舰艇里多天见不到阳光,开始都有些不适应,老兵时常把舰艇戏称为‘移动的活棺材。’”
        高会民说,“由于上学时喜欢钻研物理,在舰艇兵岗位也很快派上了用场。在部队服役的几年,也一直在舰艇上从事通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故障排除工作。”正是业务技术的出色表现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在部队高会民很快便入了党、当了班长。部队生活工作的历练,为他的岗位成才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技能基础。

        1994年,高会民服役期满后光荣退伍,被安排在电力公司输电运检中心高空带电作业检修班组工作,从此开启了他从舰艇下潜百米的“水中娇子”到百米“高空舞者”的角色转变。

刻苦钻研结硕果

        与技术革新结缘还得从他2004年第一次处理线路事故说起,他发现处理一起故障需长达5个多小时,配备的带电作业滑动平梯没有自锁装置,敞口下高空作业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效率低也很耗费体力。针对当时滑动平梯存在技术上的安全隐患,高会民便在工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进行设计和反复测试,最终利用登上滑动平梯的重压原理自动实现弹簧式闭锁装置,极大提高空中作业的安全性,由过去作业耗时长达5个小时变成40分钟,为后来的电力抢修大大赢得了时间,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正是这项技术的成功,让高会民从此走上了技术革新和创新之路。这些年取得几十项科技创新成果并获得国家专利,都离不开他的刻苦钻研和不断学习积累。其中有一项“架空输电线异物清除装置”技术耗时最长,为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入伍时只有高中学历的文化底子感到不够用,不是利用休息时间在单位的资料室挑灯夜战,就是泡进书店查阅大量相关书籍进行知识补习、寻找灵感,他还与公司其他科研人员进行广泛交流,从中得到启发,获得相关技术应用方法;测试过程中,因为需要在公司停电时才能到现场反复测试,仅测试就多达百余次、历时8年才成功。由于他技术革新成果显著,公司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发明家”。

        高会民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各种技术革新、研发等测试已经不需要再到现场了,工作室里的模拟实际作业现场模块就能够轻松解决各种技术改进、研发等问题,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过程,提高创新研发效率”。

科创路上仍追梦

        作为输电检修班组长,高会民除了致力于创新研发工作,还时常会与班组人员一起穿上屏蔽服,背上20多公斤重的传递绳、工具袋,面对22万伏高压,爬上十几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带电作业,把自己近30年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与新人分享,让更多一线员工成为创新主体、技术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

        走进“高会民科创工作室”,右侧是一块荣誉墙,展示着“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工人先锋号”等几十个荣誉牌匾,国网公司技能专家、省公司能工巧匠、河北省劳动模范……还有刚刚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左侧展示架上摆放的则是他带领团队取得的技术革新、研发成果。这些荣誉与成果见证着一名海军退役战士到优秀电力人的成功。

        “虽说我成功了,也‘成名’了,但成功与成名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高会民说,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叫强。我们已于2017年成立“秦电创客联盟”,目前有15个创新团队,已收到12个创新项目进入论证、立项阶段。在创新技术的道路上,49岁的高会民仍在逐梦而行。(徐道树 李榕榕)

(学习强国 河北学习平台 2021年1月21日 秦皇岛供电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