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钱嗣杰:镜头下共和国的夜愈发璀璨

发布日期: 2021-07-19 信息来源: 吕轩

        他是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共和国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要时刻。他经历了解放战争、朝鲜停战谈判、万隆会议、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等历史性时刻,许多珍贵的照片都出自他的手。他就是中国著名摄影记者钱嗣杰。

  “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我知道必须坚定信念,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6月27日,我们走进新华社老宿舍楼,敲开了钱嗣杰家的门。客厅的墙上挂着钱嗣杰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还有一幅巨大的毛主席画像。钱嗣杰说,他们不仅是领袖,更是“令人尊敬的、亲切的长者”。钱嗣杰用手中的镜头,定格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很多至关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一天,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队员们来到钱嗣杰家中慰问,听他讲述革命故事,学习传承革命精神。党员服务队队员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并送上题为“历史见证时代足音”的书法作品和手工制作的永生花作为小礼物。简朴的客厅里一时间充满欢声笑语。

  钱嗣杰已有93岁高龄,因为听力障碍平时很少说话。钱嗣杰的夫人陈惠嫣在旁边高声问他:“你有72年党龄,是老党员了,还记得当年的使命吗?”钱嗣杰思忖片刻,神情笃定地说:“我的使命从来没有改变,就是为人民服务。”

  钱嗣杰祖籍山东,父辈因为逃荒去了东北,母亲在他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为了维持生计,每天去松花江上撑船。年幼的钱嗣杰无人照顾,被寄养在别人家。钱嗣杰家的境遇也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贫苦百姓家庭的缩影。经历过饥荒、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钱嗣杰这一代人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1946年,钱嗣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过了一段时间后,组织上把他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重点发展对象。“有一天,我从齐观山手中接过油印的《共产党宣言》和一张入党志愿书。他要我好好学习,如实填写。”1949年,钱嗣杰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举起右拳,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我知道必须坚定信念,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我不能辜负党对我的期望,不能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回忆起入党的那一刻,钱嗣杰饱含深情地说。

  岁月流逝,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被讲述、被记录,语言凝练在质朴而简单的话语中。钱嗣杰的一句“为人民服务”,是他对党最深情的告白。

  “跟随主席出行,明显觉得祖国的夜晚比解放前更亮了。”

  在钱嗣杰的童年记忆中,家中没有电灯。第一次见到电灯的情景,他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大街小巷灯光明亮。

  说起灯,钱嗣杰想到更多的是他的闪光灯。20世纪50年代,摄影师将镁粉充进玻璃球中,通过电子打火点燃镁粉形成闪光的效果。闪光灯泡不亮是常事,但最要命的是这热得烫手的小东西有时会炸掉。

  1964年,钱嗣杰成为毛主席的随身专职摄影记者。24小时值班,禄莱和莱卡两台相机不离身,是他的工作常态。

  钱嗣杰回忆,他住在中南海期间,用水和用电都很方便,夜间工作也少有断电的时候。党员服务队队员告诉钱嗣杰,当时中南海的供电系统采用的是多路备用电源。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对困难,电力工人修复发电设备,恢复正常发供电。到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总量由新中国刚成立时的世界第25位跃居至第8位。如今,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电网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钱嗣杰听后非常激动,还说了一个细节:毛主席住在中南海里,也用自己的工资交水电费。

  担任毛主席专职摄影师的六年时间是钱嗣杰“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那些年,钱嗣杰跟着毛主席走遍了大江南北。毛主席参加外事活动、视察南方、重上井冈山、畅游长江等珍贵的瞬间,都被他第一时间定格在胶片上。说起那个时代祖国各地的用电情况,钱嗣杰提到了跟随毛主席去湖北武汉东湖的见闻。毛主席颇为钟爱东湖,先后去了48次。“一盏盏小灯沿着湖岸排布着,装点着湖面。”钱嗣杰回忆,“跟随主席出行,明显觉得祖国的夜晚比解放前更亮了。对普通人来说,灯越亮,越能感受到祖国的发展。”

  “现在东湖的灯光比以前亮多了。”陈惠嫣提起旧时光也颇有感情。灯泡的寿命当然没有那么长,但在两位老人眼中,灯光穿越了岁月,映衬着祖国大地更加美丽。

  “说到害怕,早忘了,当时想的都是要拍大场面,要是能有个广角镜头就好了。”

  在职业生涯中,钱嗣杰几次背井离乡,几番直面生死。他说他把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刻在了灵魂深处。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钱嗣杰经常驱车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头上是盘旋怒吼的敌军轰炸机,车前可能会突然出现炮弹坑。作为战地记者,钱嗣杰的每次出现都给了战士们一个信号:有大仗、硬仗要打了。回忆这段经历,钱嗣杰说:“说到害怕,早忘了,当时想的都是要拍大场面,要是能有个广角镜头就好了,还担心胶卷不够用。”

  另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是他经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当时,钱嗣杰作为先遣队成员提前到了印度尼西亚万隆。飞机爆炸时,他正等待着新华社的同事前来会合,可等来的却是和同事永别的噩耗。之后,钱嗣杰5天5夜几乎没睡觉,出色地完成了摄影报道任务。他心里明白,他拍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寄托着战友的一份未了心愿。

  陈惠嫣曾在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组做编辑工作。退休后,她被新华社返聘了6年,之后又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了7年,见证了知名栏目《今日说法》的诞生与成长。“直到70岁,我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我总是第一个到单位。”陈惠嫣说到新闻工作,眼中特别有神采,“我出身工人家庭,在党的培养下读了大学,念了英文专业。工作期间辗转世界各地开阔了我的眼界。我打心眼里感谢党,也深知只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报答党对我的恩情。”

  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说,通过这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钱嗣杰和陈惠嫣的讲述,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身上的使命感,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石佳 刘卓) 

(国家电网报 5 2021年7月16日 博望公司)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