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发布日期: 2018-11-27 信息来源: 冀北外网网站管理员

   11月2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即南山电厂)在全国160余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至此,依托该厂厂房而建的秦皇岛电力博物馆继“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增添了一张“国家级”名片。
   2017年,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入选的只有11家。今年3月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启动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申报工作。此次申报单位多,入围门槛高,入选条件严苛,竞争非常激烈。
   启动申报程序后,秦皇岛公司按照冀北公司和秦皇岛市工信局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申报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工作成员的专门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确认遗产项目核心物项,梳理遗产项目价值描述和保护利用情况,制作专题视频,收集产权证明和相关图片,填写《国家工业遗产申请书》并完成申报工作。
   申报期间,冀北公司后勤部和秦皇岛市工信局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协助。秦皇岛公司上下通力协作,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遗产项目申报阶段性各项工作,并于9月25日顺利通过了国家工信部专家组的现场核查认定。10月31日至11月7日,国家工信部对“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拟定名单”进行公示。至此,经过项目申报审批、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等程序,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据悉,12月下旬,国家工信部将在京召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展情况,发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并授牌。
   下一步,秦皇岛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用好产业政策,统筹谋划,合理运作,以秦皇岛电力博物馆为载体,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和完善改造升级,将秦皇岛电力博物馆打造成具备文物展览、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基地,成为电力行业“传统教育、品牌传播、文明建设”的阵地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科普:什么是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国家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将会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中国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什么样的工业遗产才能进入“国家级”大名单
   据了解,申请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要具备5大条件:
   (一)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与中国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具有代表性的工业生产技术重大变革,反映某行业、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对后续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
   (三)具备丰厚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人文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强烈的认同和归属感,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四)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工业风貌,对工业后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具备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

   新闻链接:国家工业遗产——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简介
   1928年8月,为满足当时的秦皇岛港电力机车的运输和耀华玻璃厂扩建用电的需要,动工兴建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该厂由英国人出资,比利时沙勒罗伊市电气工程工作坊设计并建造,于1929年正式发电,当时主要负责秦皇岛港口、耀华玻璃厂、秦皇岛火车站等工业生产及部分民用电的电力供应。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因其位处于秦皇岛市南山北坡,故被时称为南山电厂,是秦皇岛市现存最早的电力生产场所。
   1940年日本侵略者侵占该厂并改称华北电业公司冀东分公司,供电范围延伸到北戴河和昌黎县。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该厂被国民党政府经济部接收,次年3月又被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接收。在国民党政府1948年9月出版印制的《中国电力分布图》中,秦皇岛发电所(即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被列为“河北省发电厂一览表”上的一号电厂,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在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冀北电力公司于1948年3月1日出版的《冀北电力专刊》(第一期)中,刊登了王聘珍的一篇关于秦皇岛发电所(即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技术改造的论文——《秦皇岛发电所整理概述》。文中论述了秦皇岛发电所在日本战败投降后,于1946年3月由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接收,接收之初,设备破旧不堪,煤耗达每度电九公斤,当时美国怀特公司工程师特莱克曾说“此厂已不能再事修理,最好弃之于海”。后经国内专家进行技术改造,煤耗减低至每度电三公斤,供电量亦自700千瓦增至1800千瓦,技术革新改造让该厂起死回生。
   1948年11月26日,国民党第53军仓皇登船逃跑,“长治”号驱逐舰向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等处发射了30多发炮弹,但由于工人护厂队早有准备,对一些重要设备进行了伪装或设置了掩护体,只有两发炮弹落在山坡上,电厂安然无恙,使敌人蓄谋已久的破坏电厂的阴谋未能得逞。随即,秦皇岛解放,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53年11月,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移交华北电管局秦皇岛发电厂管理,并被命名为秦皇岛发电厂二场。1956年,秦皇岛发电厂二场扩建,安装3000千瓦发电机组(3号机)一台,于1957年7月投入运行。1976年10月,秦皇岛电厂发电二场1000千瓦发电机组2台及其附属设备拆除,移至河南省郏县安装;1979年3月,秦皇岛电厂发电二场3号机停运,改为南山变电站运行。
   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献身电力事业的优秀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薪火相传,延续至今,为秦皇岛电力事业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
   2004年10月,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建筑本体被定为秦皇岛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南山变电站停运,电厂厂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年久失修,厂房房顶近乎坍塌,门窗破碎,建筑残破严重,许多鸟类在此筑巢,岌岌可危。2015年3月,作为厂房产权单位的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联合秦皇岛市文广新局对该厂房进行了抢救性修缮。
   修缮过程中,共计拆除周边杂乱建筑8400立方米,清运垃圾4380方。对建筑本体残破外墙进行了修补;按照老职工回忆,原样定制了门窗和玻璃。本着保护文物、修旧如旧、传承历史、焕发生机的原则,在对该厂房进行抢救性修缮的同时,建设成了全国第一家依托近百年老发电厂房而建的秦皇岛电力博物馆,同时也是河北省第一家电力主题博物馆,使得开滦矿务局秦皇岛电厂焕发了新的生机。
   建成后的秦皇岛电力博物馆,占地44000平方米,展陈空间1923平方米,图片、实物展品近6000幅(件),分布着中国电力发展史展区、京津唐电力发展史展区、秦皇岛电力发展史展区、科普展区、全球能源互联网展区、社会责任展区、室外展区,主题鲜明地展示了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图文并茂地传播着电力文化知识。室外南展区展示的是百年老铁路和上游型蒸汽机车,北展区展示的是110千伏变电站的室外场景。以上展区系统地展现全国、京津唐、尤其是秦皇岛市的电力发展历程。
   秦皇岛电力博物馆自建成以来,采取预约制免费开放,吸引了大批系统内人员和市民、学校团体等来此参观,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和省市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多次报道,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具有较高知名度。
   2017年,秦皇岛电力博物馆分别被授予“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秦皇岛市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王胜利 刘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