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代油降本钱 菜农个个笑开颜

发布日期: 2017-04-17 信息来源: 冀北外网网站管理员

  “动力电线通大棚,蔬菜品质大提升;以电代油降本钱,菜农个个笑开颜。”这是山东省成武县金桥菜豆合作社经理张华良,写给成武县供电公司的感谢信里的一段话。成武县供电公司实施的村村通动力电工程,给菜农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以电代油降本钱 菜农个个笑开颜

  金桥菜豆合作社有80多个蔬菜大棚,主要是中温棚,生产的蔬菜供不应求。4月7日,笔者在张华良的引领下来到大棚内,只见青翠欲滴的黄瓜、碧绿浑圆的太空椒、晶莹透亮的西红柿……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

  “自从有了充足的电,我们的蔬菜都‘喝’上了自来水。”说起大棚的电气化,张华良来了兴趣,“大棚里安装的都是先进的微喷、滴灌设施,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做法。什么时候需要灌溉,只需轻轻一拧水龙头;需要施肥时,就把配好的专用肥溶化在水中,直接流入菜地,既均匀又省力。而在过去,这些都得通过柴油机来完成,费时费力,成本还高。”

  据张华良介绍,过去育苗保温主要使用煤炉子,温度不好控制,育苗成活率低。他还整天提心吊胆,担心煤气中毒。去年通了动力电后,大棚用电有保障了,育苗用上了地埋电热丝,一次育苗周期从45天减少为25天。在标准温控下培育的菜苗,成活率百分之百,菜苗棵大叶大、长得整齐均匀。菜农解放了双手、放宽了心。

  顺着供电线路,笔者看到棚顶的取暖灯。张华良得意地说,这灯一举两得,在气温低时是蔬菜的“暖宝宝”,在冬季白天光照时间短或者雾霾严重时是蔬菜的“补光器”。现在所有大棚还都用上了电动卷帘机,只要一按电钮,草帘子就会自动收起或放下。“以前盖棚的草帘子都要人工收放,至少两个人合作爬上爬下,费时费力。电足了,卷帘也现代化了!”张华良说。

  如今,政府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金桥菜豆合作社的蔬菜能够占领市场,靠的是品质。张华良说,近年来他们提出了“建精品菜园,创全国名牌”的口号,按照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质量“三达标”的要求,发展蔬菜生产。这些工作哪一样也离不开电。大棚通了动力电后,供电公司还跟踪服务,随叫随到。今年年初,合作社新建30个大棚,用电负荷增加了,原来的供电容量满足不了需要。供电公司主动为他们安装了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并把线径较细的电线改为绝缘粗线,解决了生产中的大问题。

  成武县供电公司白浮供电所所长刘文杰告诉笔者,去年以来,该公司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围绕村村通动力电的目标,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升级。21个供电所密切联系各地村委会,及时掌握大棚区建设、农村集体项目、农村副业发展对动力电的需求,做到项目建到哪里,动力电就送到哪里。截至今年1月底,成武县1317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动力电。

  “现在我们对大棚实行包保服务,定期检查线路,确保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刘文杰说。

  在金桥菜豆合作社采访中,笔者见到了菜农李玉林夫妇。过去,这对夫妇常年在外打工。今年春节过后,他们在合作社承包了5个大棚,购置了电锅炉、鼓风机、烘干机等设备,搞起了香菇养殖。“清洁电替代了柴油机和煤,不仅减少了体力劳动,还提高了效率。就拿打扎、装袋来说,人工打扎一人一天最多能打八九百袋,用机器打扎一人一天能打四五千袋,这效率就是真金白银啊。”李玉林说,“过去外出打工,俺们两口子总是惦记家里。现在用电环境这么好,在家门口就能创业,收入比过去高,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这才是俺盼望的好日子!”

  充足的动力电,就像春风一样,吹绿了柳梢,吹鼓了花苞,也吹开了菜农灿烂的笑脸。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社



相关链接